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3
0

前言

當凌晨三點告警突然響起把你吵醒,你有多少時間來判斷這是誤報還是真正的攻擊?
資安事件應變處理(Incident Handling, IH)就是在這關鍵時刻,決定組織損失大小的關鍵
無論是資安人員或 IT 系統管理員,都需要持續採取防護措施,以預防資安事件的發生,或至少降低事件所帶來的衝擊
如果組織無法承受資訊的機密性、完整性或可用性受到破壞,那麼具備事件處理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關鍵

有些公司會自建 IR 團隊;也有組織選擇委外,或在發生事件時即時進場協助(通常依合約內容而定)
在進一步討論事件處理的流程之前,我們先釐清幾個常見的專有名詞

名詞介紹

1. Event(事件)

Event 是指在系統或網路中,某個操作或活動的發生。例如:

  • 你開啟 Outlook 寄了一封信
  • 你在桌面上新增了一個資料夾
  • 使用者登入失敗的記錄
    這些動作都是日常操作中的正常行為,不一定帶有惡意或負面影響。

2. Incident(資安事件)

Incident 則是指可能導致負面後果的事件,例如:

  • 系統突然掛掉或無法提供服務
  • 有人偷看或下載了不該碰的資料
  • 自然災害導致的服務中斷
  • 惡意軟體入侵

值得一提的是,資訊安全事件在業界中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
不同組織可能會根據自身風險容忍度或產業特性,定義出不同的「資安事件」範圍
一般來說,資訊安全事件可定義為:

在電腦系統中,可能具備惡意意圖,且對機密性、完整性或可用性造成威脅的行為或狀況

常見資安事件範例包括:

  • 資料被盜取或外洩
  • 駭客入侵導致資金損失
  • 未經授權存取敏感資訊
  • 惡意程式植入(例如:勒索軟體)

事件處理的範圍不只駭客

需要注意的是,事件處理不僅限於針對駭客入侵的應對。許多非技術性因素也可能引發事件,例如:

  • 人為操作錯誤(例如:不小心刪掉資料庫)
  • 系統設定錯誤(例如:權限給錯,結果人人都能登入獲取資料)
  • 財產損失或中斷風險 (例如:機房斷電)

這些狀況也應包含在事件處理的範圍中
因此,面對各種潛在事件,組織應該具備一套完整的應對流程,用來識別、控制、根除&遏止事件影響,並恢復正常的業務運作

小提醒:初期判斷的重要性:寧可過度謹慎,也不要錯失真正威脅

在進行初步調查之前,很難立即確定某個事件是否構成真正的資安事故
很多時候一個 Event 出現時,我們根本無法立即判斷它是不是事件
例如:系統管理員在非上班時間建立新的本機帳號,這可能是維護需求,也可能是攻擊者建立後門

在釐清所有事情之前,先把它當成事件處理,因為寧可多做一點調查,也不要漏掉真正的攻擊

延伸閱讀:NIST SP 800-61

你是否曾在事件發生時不知道該從何著手?或是擔心遺漏重要的處理步驟?
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-61 不只是技術文件,更是一套讓團隊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的實務框架


上一篇
Day 02 - 什麼是網路攻擊鏈(Cyber Kill Chain)
系列文
Windows 資安防禦:從威脅偵測到事件回應3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